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消费提示-pg电子麻将胡了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市消保委秘书处 发布时间:2023-05-25 11:43
字号:

为营造放心、安心、舒心的校外培训消费环境,加强消费教育指导,切实维护学生及家长合法权益,结合两起校外培训消费纠纷调处典型案例,市消保委联合市教体局、市科技局、市文旅局发布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消费提示。

案例一:2022年2月,叶集区市场监管局接到8名消费者集体投诉,反映叶集区某公司因停课无法按照合同约定继续提供校外培训服务,公司负责人曾答应退还相关费用的承诺一直未兑现。叶集区市场监管局进行详细调查,并联合区教育局、区公安局等部门,联系某公司负责人组织调解。最终,8名消费者成功收到该公司退还的课程费共计21376元。

案例二:2022年9月21日,荣某等三位消费者向六安市消保委投诉,称她们2020年-2021年分批从六安市某文化有限公司为孩子购买了学科培训课程,因多种原因要求退还剩余课时费。但培训机构给出的退费计算方式同消费者的费用计算方式结果相比差别较大,消费者觉得不合理。经市消保委工作人员与培训机构沟通协调,培训机构分三期分别退还三位消费者9200元、14800元和10450元课时费。

为提升学生及家长消费保护和安全责任意识,特提醒广大家长和学生理性看待校外培训,谨慎选择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机构,有效规避消费陷阱。

一要细心查验办学资质。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机构按照培训内容分为学科类和非学科类两种类型。对于非学科类培训机构,需查看以下材料:①文旅、科技、体育等相应主管部门颁发的《设立核准书》;②市场监管部门登记的《营业执照》或民政部门登记的《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③教学人员的教师资格证书或职业(专业)能力证明;④培训内容、培训时间;⑤收费项目与标准、退费办法。对于学科类培训机构,除了要查看上述③、④、⑤外,还应查看以下材料:教育行政部门颁发的《办学许可证》;民政部门登记的《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家长可通过“校外培训家长端”app查验校外培训机构(含学科类和非学科类)的资质、师资、课程、场地等信息。非法培训机构未经相关部门审批,一旦发生经济纠纷或安全事故,将面临维权困难,请学生及家长务必自觉抵制和远离非法培训机构。

二要依法签订服务合同。在培训前,主动要求与培训机构签订培训合同,规范使用教育部和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的《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2021年修订版),详细了解课程内容、授课教师、退费流程等,对培训内容、质量承诺、培训期限、收费金额、退费标准及违约责任,要逐项逐条审阅确认。签订合同后再付款,并索要正规收费票据,收费票据必须和办学机构名称一致,要妥善保管好合同文本、票据等资料,以作为维权凭据。

三要理性付、续培训费用。按照政策规定,培训机构不得一次性收取或以充值、次卡等形式变相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或60课时的费用,且不得超过5000元。家长在为孩子报名校外培训时务必通过“校外培训家长端”app购课、消课,可以确保所缴纳培训费用全部进入银行监管账户,避免退费纠纷和“卷钱跑路”风险。

四要警惕培训机构虚假宣传。有些培训机构为了招揽学生,可能存在虚构教师资质、夸大培训效果、编造用户评价、虚标原价及虚假打折等违法违规行为,建议学生和家长“三思而后行”,实地考察培训机构的办学场所、师资力量、经营情况、培训资费、设施设备等情况,多做比较,综合考虑后,再做决定。

六安市消保委     六安市教体局

六安市科技局     六安市文旅局

2023年5月25日

标签:
关联信息